信息摘要:
軋鋼測徑儀 是在線檢測圓鋼外徑橢圓度、螺紋鋼內徑肋高的檢測設備,以每秒500/2000Hz的頻率進行檢測,雖然以極快的速度檢測,那它會產生盲區嗎,而現在常用的擺動法、旋轉法與固...
軋鋼測徑儀是在線檢測圓鋼外徑橢圓度、螺紋鋼內徑肋高的檢測設備,以每秒500/2000Hz的頻率進行檢測,雖然以極快的速度檢測,那它會產生盲區嗎,而現在常用的擺動法、旋轉法與固定多測頭法,它們哪個盲區小,更適合生產線檢測。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。

當軋速為100m/s時,擺動式螺距達300-600m,旋轉式轉速可達200r/min,每秒6.6個截面,螺距達15m,固定測頭,按每秒檢測660次計算,截面相隔0.15mm。
縱向盲區:
縱向(行進方向)盲區會影響對軋制打滑,“耳朵”沿縱向大小變化的發現、判別。縮小縱向測量間隔才利于發現縱向參量變化。擺動測量方式的縱向盲區300-600m是旋轉測量15m的20~40倍,而多測頭固定測量的平行間隔僅0.15m是旋轉方式的1/100,幾乎不存在縱向盲區,可見只有多測頭固定測量方式可以及時發現“打滑”及“耳朵”的變化。
橫向盲區:
為了能及時發現輥縫面的主要軋制缺陷——“耳朵”,希望橫向分辨率高。若“耳朵”的凸起變化較大,要想正確反映這種變化需要提高徑向分辨率,若軋材不動或行進極慢,擺動及旋轉方式可以無遺漏地測出截面變化。但被測軋材快速抖動和扭擺時,凸起點相對測頭可能迅速滑過而難以精確測量凸起點的數值。對于擺動方式和旋轉方式在測量到凸起的“耳朵”時,所測數據量只占測量周期3~6s或1/66s中的很小一部份。要作統計分析的數據量必須經45個周期才有較高的判決可靠性。所以這兩種測量方式對“耳朵”缺陷檢測的判決周期長,測量精度低(數據量少)。
多組(如8組)固定測頭因為測量區固定,單位時間截面測量數是擺動測量方式的2000倍,是旋轉測量方式的100倍,所以其統計測量的精度高。但相應的代價是相鄰測頭交匯區有一段不敏感區,這點在靜態時誤差大,但當被測物在扭擺和抖動中前進時,只要有5%的變化就能檢測出來,如20mm的圓鋼,0.05mm的凸起就能檢測出來。這種測量方式比另兩種檢測截面多100~2000倍,從統計誤差分析,其隨機誤差可減小到1/10~1/45。綜上所述,三種測量方式均無橫向盲區。
總的來說,固定測頭的軋鋼測徑儀更適應軋制生產線,對鋼材進行尺寸的檢測,盲區小,獲得數據多,且是同一截面的尺寸,得出的是等間距的截面尺寸。